编者按:
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7月发布的《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9年至2021年,产业互联网对GDP增长率的拉动率呈上升趋势,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促进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。
《报告》分析,产业互联网不仅会在经济增长中成为一大动力来源,而且可以改善就业,同时在区域发展方面,起到减小数字鸿沟的作用。《报告》认为,产业互联网生态培育有助于支撑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,扶持早期的创新企业,提供更为综合的服务体系。
目前,在数字化转型较为成功的样本企业中,大多数为人称道的数字化标杆企业都是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。大部分厂商也是基于龙头企业的业务去做定制化开发。然而,在中国中小企业多达上亿家,但他们却往往是被忽视的,背后的原因也十分简单直接:不同行业之间的需求相差很大,厂商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碎片交付,也没法照搬龙头企业的定制化方案。
纵观中国ICT发展历史,能够同时服务好政企客户,又关注中小企业数字化厂商,且拥有广泛生态合作伙伴的,寥寥无几。
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谁率先洞察水流的方向,谁便抢占了先机。
以下为虎嗅《产业互联网别再遗忘中小企业了》原文
王阳最近又取消了一个SaaS软件的订阅,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取消使用这种软件工具了。在大环境的影响下,他越来越感受到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性,于是在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下,也有样学样,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。
他是一家小型财税公司的创始人,对于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讲,数字化转型就是一把手工程,但碍于非技术出身,难免会走些弯路,比如头部公司的经验到自己公司后的“水土不服”,比如买了一堆软件工具,却效果甚微。
总之,在王阳看来,数字化转型虽势在必行,但拿到手的工具却无法解决自己业务中的个性化问题,他能做的只是多尝试与等待。
的确,我们发现,在数字化转型较为成功的样本企业中,大多数为人称道的数字化标杆企业都是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。大部分厂商也是基于龙头企业的业务去做定制化开发。
实际上,与王阳的经历一样,在中国有上亿家中小企业,但他们却往往是被忽视的,背后的原因也十分简单直接。不同行业之间的需求相差很大,厂商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碎片交付,也没法照搬龙头企业的定制化方案。
如何对中小企业的难题对症下药,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解,更重要的是,中小型企业遇到的困难只是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缩影。
中国产业互联网卡在哪儿了?
从数字化的进程来看,从二十世纪末至今,我国先后经历了零售业数字化、制造业数字化、城市治理数字化等阶段,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业数字化。目前,中国的服务业经营主体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主,全国总数量超过1亿。
正如OECD秘书长Angel Gurriá在演讲中指出的,没有中小型企业的参与,就没有可持续化的数字化转型。
2020年,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3.6万亿美元,中国为5.4万亿美元,中美数字经济规模差距约为2.5倍。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仍处于较为初级阶段,产业数字化改革有待深入推进、加快提升三大产业数字化水平。
向内看,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了一道必答题。向外看,中美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也需要中小企业来作为增量。
毕竟,在产业环境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,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转型工具,与大厂相比,不存在明显的信息差。
对比之下,国内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。一方面,中小型企业虽深知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,但却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具。另一方面,由于行业头部大厂多采用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产品,所以没有标杆案例可以准确复制。
王阳告诉我,对于小企业来讲,很多企业实际上对何为数字化,如何进行数字化,数字化要做什么完全是不清楚的,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储备,以至于在进行数字化,寻找工具时,抖客网,只能依靠运气。
此外,以电商行业为例,在互联网时代,小企业通过快速模仿大企业标杆,能够迅速实现转型。但是企业数字化与互联网不同,数字化是企业深度的管理优化,是连通上下游,企业内外部的系统性工程,不同行业、不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差异巨大。模仿大企业,对中小企业来说,成本不可控,风险较大。
华为的顺势而为
那么,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谁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信任和安全感?一个肯定的答案是:这并不是一个人,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,而应该是一群人,一众公司。
纵观中国ICT发展历史,能够同时服务好政企客户,又关注中小企业数字化厂商,且拥有广泛生态合作伙伴的,寥寥无几。
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谁率先洞察水流的方向,谁便抢占了先机。
而这一点,华为是有经验的。
不得不提的是,华为史上三次转型,即商业模式从大B(运营商)到小B(行业客户),最后到C(终端消费者)。
2012年华为正式成立消费者事业群(终端),这是一次基于对产业价值链变化深刻洞察后的主动变革,而这次变革也让华为快速成长、扩张成为了全球通信业的领导者。
这之后,华为的另一个转变则是在2017年,将华为云业务独立,并逐步提升了其战略高度。也是因为有了华为云的提早布局,才使得当华为消费者业务有所收缩时,云业务能及时补位。
除此之外,成立“军团”,大概是华为近两年最受关注的动作之一。
2021年,华为率先成立了煤炭、海关和港口、智慧公路、数据中心能源和智能光伏五大军团。今年又新组建第二批十个军团,包括电力数字化军团、政务一网通军团、机场与轨道军团等。而这种模式是华为受到谷歌启发,首次引进了“军团”概念,并形成了华为的组织形式,为的是快速满足客户需求,创造商业价值。
以上的提前布局与转型成功,让华为拥有了再一次尝新的底气,所以,这一次华为也没有错过。
从生态布局来讲,华为经过35年的沉淀和积累,现在在ICT和数字化行业拥有庞大的市场体系,并专注于帮助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。
以华为云为例,华为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践行“一切皆服务”战略,倡导“All in One, One for All”的生态理念,聚焦“以能力为核心”的全新生态体系。
我们看到,华为云自2017年正式进入市场,三年多的时间,华为云持续保持全球主流云服务厂商中的最高增速。Gartner公有云全球IaaS市场报告显示,2020年,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前二、全球前五,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。
多年行业资源的积累、持续升级的技术能力和超前的战略前瞻性,让华为顺势而为,成为了将合作伙伴和中小企业推向舞台中间的推手。
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到的,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,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。
三万多家中国企业共同寻求的最优解
原标题:【产业互联网风口下,中小企业路在何方】 内容摘要:编者按: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7月发布的《中国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9年至2021年,产业互联网对GDP增长率的拉动率呈上升趋势,产业互联网已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137304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